上午9時,東莞交投集團副總經理、交通實業公司執行董事李斌峰正在為第三批志愿者援助口罩廠做準備,企業的年輕人很多,這次紛紛報名,前往東城的企業增援,以有效緩解全市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的短缺情況。

李斌峰是湖北人,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度過了本科和研究生時代。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他已經與武漢來的家人在東莞過上一個團圓年,并且將在年后開始著手企業的新項目落地實施。疫情不僅改變了原有的計劃,博士畢業于武漢大學醫學院的弟弟李靈豐作為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ICU的醫生,還奔赴武漢金銀潭醫院支援,讓一家人又擔心、又驕傲。
“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各自的工作,這就是貢獻!”李斌峰說,東莞是自己的第二故鄉,雖然不是醫護人員,但在需要的時候能付出一份力量,就能為抗擊疫情的勝利鋪下基石。
這個特殊的春節,一家人沒能團圓
作為湖南大學畢業的一名博士,李斌峰曾參與過籌建港珠澳大橋,2016年,他來到東莞交投集團工作,并逐漸走上管理崗位。
今年的春節,按照計劃,李斌峰將在崗位值守,因此,他事先跟家人商量好,武漢的岳母來東莞過年,而母親則在湖北宜昌跟弟弟一家人團圓。
疫情改變了一家人的計劃。1月23日上午,弟弟李靈豐成為了宜昌市支援武漢醫療隊的隊長,率領5位醫護人員奔赴金銀潭醫院進行支援。
“當時非常擔心,提醒他們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李斌峰說,東莞在1月22日成立了防控指揮部,準備得比較早,岳母也留在了武漢,但自己的親人奔赴最危險的地方,還是讓一家人都很擔心。
但家人都很支持弟弟上前線。母親只是輕聲地跟弟弟說,“情況這么嚴重???去吧!”而他叮囑弟弟“要注意防護,平安回來!”到了武漢后,弟弟李靈豐每天出了隔離病房,才能跟家人報平安。而最近,根據疫情需要,李靈豐又回到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負責危重癥患者的治療,至今都沒回過家。
家人、朋友、同學,很多都在湖北的抗疫一線,李斌峰在網上購買了很多防護用品寄過去,盡自己的一份心意,“有的收到了,有的因為各種原因現在還沒發貨。”
“弟弟在前線,我也想多做點事”
李斌峰分管的東莞交通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全市的機動車駕駛人考場運營,同時從去年東莞開始的交通擁堵治理中,也承接了全市靜態停車項目的實施。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公司在年初七就將恢復全市的駕駛人考試,并將推進在莞城、萬江等地的路內外停車位統籌管理,參與到全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工作中。
“弟弟在前線,我也想多做點事。”為了做好從外地返莞的企業員工隔離安置工作,李斌峰與同事一起,為單身青年安排了一棟宿舍樓用于居家隔離,并提前做好了飲食等后勤籌備,“疫情最關鍵是識別和控制源頭,做好這方面工作,大家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令李斌峰沒有想到的是,雖然此前企業跟醫療行業并沒有聯系,但這次疫情,會讓企業直接參與到了口罩生產的工作中。
2月初,全市的醫療物資非常緊張,東城亟需口罩生產志愿者。在通過網上發布的志愿者招募公告了解信息后,交通實業公司的員工踴躍報名,短短兩小時報名人數就達數十人。

“很多都是本地人、獨生子女,但在支援一線時從沒喊過苦!”李斌峰說,企業都是年輕人,這次非常踴躍地參與到了口罩生產中,一天平均下來要站9個小時,讓他非常感動。
李斌峰坦言,其實這段時間,他面臨不小壓力,一方面是武漢親人的安全,各種信息太多,也讓他非常擔憂,有空時就會拿起手機看;另外一方面,企業一線員工的平安返崗,做好員工的安全保障,也是他的責任所在。
但全民戰疫的決心也讓他感到信心倍增。“在湖北的家人、同學、朋友,在東莞的同事,再到東莞這座城市面對疫情的反應,都讓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上下一心,沒有什么坎不可逾越。”

“疫情這樣影響著我們”
“這次疫情,給我們的工作思路也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天上午,李斌峰參與了人民醫院TID項目的籌備會議,在會上,他感覺到了城市對于公共醫療設施的更高要求。
根據計劃,地鐵1號線設置了人民醫院站,東莞交投集團與市人民醫院擬合作開展人民醫院站TID綜合開發項目,并與地鐵站同步施工,總投資約10億元。
這樣的一個大工程,將通過建設醫用綜合大樓、急救中心等,解決醫用用房及其配套設施不足問題,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及醫院長期發展需要。同時,通過建設公交站、停車場、軌道站點連接醫院通道,人民醫院地鐵站及周邊公交線路與醫院設施有效聯通,能極大改善院區內外交通環境,緩解市民就醫出行及停車難題。

結合此次疫情的救治防控經驗,TID項目有了一些變化——醫院急救中心提升了隔離和病房要求,提升了院感防護等級,同時加入了備用負壓機組。這樣的設計,讓急救中心成為相對獨立的單元,一旦有需求,就可以通過關閉中央空調系統、啟動備用負壓機組,使普通病房達到層流病房要求。
雖然從春節至今,特別是啟動應急預案之后,李斌峰作為東莞交投集團的班子成員之一,每天都是在辦公室-工作一線-家之間三點一線地忙碌著,承受了巨大的工作責任和心理壓力,但他說,在看到那么多防疫措施密集落地、身邊的同事都能不計得失積極支援一線后,感覺到勝利的信心越來越強,“我是東莞市的一名普通干部,相信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會讓我們的家、國變得更好。
”